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閩南科技學院注重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引導,著力上好“愛國自信思政課”“共同戰疫實踐課”“主動擔當成長課”,結合“共抗疫情、愛國力行”主題宣傳教育,在教育教學、科學研究、管理服務、黨員引領、志愿活動等領域充分挖掘育人元素,講好抗“疫”故事,大力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。
“云”課堂深耕教學“疫”線,上好愛國自信思政課

自2月17日起,閩南科技學院落實“四個有力”舉措,保障線上教學平穩運行,各二級學院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、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和各類新媒體教學技術。同時,學校把共抗疫情作為推進思政教育的重要實踐和生動教材,使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,確保在線資源全共享、線上教學全新講、思政教育全覆蓋。
商學院將抗疫經驗、先進事跡、典型案例轉化為“活教材”,在教學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、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,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;藝術設計學院師生以疫情防控為主題,結合社會熱點事件創作近百副抗疫海報、插畫、動畫等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創造力的作品,踐行“藝術+思政”教學理念;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社會實踐課堂搬回“教室”,制作線上教學視頻《戰疫》,通過邀請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者訴說“戰疫”故事,強化價值引領,教育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,持續打造具有閩科特色的抗疫“金課”。
“志愿紅”點亮“雷鋒”精神,上好共同戰疫實踐課

在三月“雷鋒月”的來臨之際,福建省的防疫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勝利。廣大師生在積極配合各項防疫工作的同時,以多樣的形式開展學雷鋒活動,在抗擊疫情中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,以新擔當新作為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。
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通過視頻座談、繪畫、征文、三行情書等形式宣傳全國各行各業的抗疫精神,創作一批有思想、有價值、正能量的學習成果;光電信息學院師生開展義務支教、關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,通過微信朋友圈、微博等網絡平臺,記錄身邊好人好事,并圍繞雷鋒精神、新冠疫情等內容開展知識競答活動,倡議身邊人共同學習雷鋒精神,服務社會;人文學院英語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們發揮專業特色,用動人的文字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;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志愿服務隊扎根基層,持續開展疫情防守防控工作。
閩科學子在祖國各地將一抹抹“志愿紅”點亮在疫情前線,為抗“疫”奉獻青春力量。據不完全統計,已有近200名閩科學子參與戰“疫”志愿服務,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0000多小時,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最美青春。
黨旗飄揚在“疫”線,上好主動擔當成長課

學校黨委采取“網絡在線學+抗疫一線學+在家黨員居家學”模式,結合網上支部學習會、線上組織生活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,常態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。第一時間成立9支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、先鋒隊、服務隊,共有132名黨員師生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各項工作,主動站上防控一線,帶頭宣傳動員、值班值守、主動監督、勸導師生,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筑起堅實的屏障。
各二級學院黨總支創新形式,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機制。商學院黨總支通過學習強國視頻會議平臺,召開別開生面的線上“抗疫”黨日活動;光電信息學院教師黨支部開展網上黨支部學習會議,研討如何保障教學工作高質量順利開展;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“一次學習強思想”“一句祝福傳真情”“一次捐資獻愛心”,線上引領、動員,線下響應、實踐;計算機信息學院教師黨支部發揮學科專業優勢,依托校企合作資源,致力研發精品教學課程;通識教育學院教師黨支部自發捐贈防控物資,助力學校疫情防控,召開主題線上會議,重溫入黨誓詞,全體黨員用一份份手寫入黨誓詞亮身份、踐諾言。
許多學生黨員沖鋒在前,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,積極投身城市社區、鄉鎮農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,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,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。
(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詩瑤 通訊員陳范武)
媒體來源:光明日報
http://share.cloud.gmw.cn/yunmei-share/?shareTitle=%E9%97%BD%E5%8D%97%E7%A7%91%E6%8A%80%E5%AD%A6%E9%99%A2%EF%BC%9A%E4%B8%8A%E5%A5%BD%E2%80%9C%E4%B8%89%E8%AF%BE%E2%80%9D%20%E6%8E%A8%E5%8A%A8%E7%88%B1%E5%9B%BD%E4%B8%BB%E4%B9%89%E6%95%99%E8%82%B2&shareImg=https://s.cloud.gmw.cn/2016/json/upload/resources/image/2016/12/13/6100070.png&shareDes=&sourceUrl=http://s.cloud.gmw.cn/gmrb/c/2020-03-24/1378083.shtml&articleId=1378083&token=7a76aad24013e334e663c2f13c61265a&from=singlemess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