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24日電(陳范武)“疫情特殊時期,我們注重將思政和課程有機結合,以網絡思政、課程思政讓思政教育引發共鳴共振,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,培養學生胸懷天下的情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。”閩南科技學院校長游小波說,線上教學開展一周以來,閩南科技學院在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的同時,各二級學院任課教師充分發揮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創新線上教學模式,將思政教育貫穿于線上教學全過程,使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。
其中,商學院“因勢而新”,立足課堂,從教學實際出發,以線上教學研討、集體備課的形式創新編排教學內容及授課環節,以疫情為素材,依托各類在線課程平臺,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互動,將疫情防控融入課程教學,專業課堂滲透思政教育,賦予專業課程價值引領重任,將防疫抗疫中累積的有效經驗、涌現的先進事跡、典型案例轉化為教育教學中的“活教材”,凝聚起鮮明的“思政教育色”,傳遞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,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,使專業課堂成為育人新陣地。

邱永渠教授在為學生線上講授《政治學原理》
“疫情防控時期,政治經濟學可以發揮哪些作用?”商學院政治經濟學課程組邱永渠教授在講授《政治學原理》課程時,讓學生圍繞抗擊疫情談談“身邊的政治”,進行線上討論,展開頭腦風暴。
“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、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了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,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!”“黨和國家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了第一位,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!”“從普通公民的角度來講,要不信謠不傳謠。”學生踴躍參與線上討論,表現出正確的價值觀、人生觀以及強烈的愛國情,表達了對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。
“‘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’是中國優秀傳統,在疫情防控中,全國各地人民、團體以及海外僑胞紛紛向武漢捐贈了物資。請分析這些物資是否屬于商品?”“當口罩成為當前時期的緊缺物資,一部分不法商販趁機大幅提高口罩價格,請分析口罩在出售前和出售后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是如何變化的。”政治經濟學課程組老師,在闡述經濟學有關資源稀缺性、資源有效配置等知識點時,通過聯系疫情防控中的事實案例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
“感動”“熱血”……學生們在聽完這些專業課后感慨道:“沒想到原本枯燥的專業課程,竟然能夠讓我們哽咽,能夠讓我們從心底想去將祖國的經濟與管理體系建設得更好。在疫情面前,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。當然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好學習。”

賈冰潔在為學生線上講授《城市數字化管理》
面對全新的授課方式和緊貼現實的授課內容,2019級市場營銷(專升本)專業學生康梓棋對這一堂課仍然意猶未盡,“專業知識我學到了,我更明白了要學會感恩,也體會到了中國強大的凝聚力。”
“當老師用疫情作為教材講課時,我感觸頗深,老師用詳實的數據、感人的事例講述疫情考驗下的國家響應與全民行動,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力量的強大、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!”這是2018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曾彩華在課程學習中的感悟。
類似的課程不勝枚舉。城市管理教研室主任賈冰潔在《城市數字化管理》課程上,讓學生結合福建省大力推動疫情防控期政務服務“馬上就辦網上辦”資料,思考疫情對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;商學院院長劉武強副教授在《創新創業導論》課程中闡述創新團隊建設知識點時,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出的優秀團隊和先進人物典型事例,鐘南山、李蘭娟院士等一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轉化為教學資源,通過啟發式、引導式的層層鋪開,使學生在理解創新團隊相關概念的同時,重新審視、反思、豐富自己的生命觀和價值觀,引導學生感受愛國主義精神,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珍愛生命、精進立業、創造價值。(完)
媒體來源:中國新聞網
http://www.fj.chinanews.com/news/fj_zxyc/2020/2020-02-24/460928.html